新浪首页
分享微博
分享微信
回到顶部
新浪图片-有温度的视觉
新浪天津图片
新浪天津
新浪首页
登录
支持
键翻阅图片
列表查看
高清查看
大图
全屏观看
00:00
/
00:00
关闭
猜你喜欢
看了又看
下一图集
重新浏览
进入新浪天津首页
关注@新浪天津
关注摄影师微博
分享到微博
收藏
下载
评论
分享到
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显示更多文字
收藏成功
查看我的收藏
已收藏!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
(www.sina.com.cn)
顶部 “
我的收藏
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知道了
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2/64747_3937129_850392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2/64747_3937129_850392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2/64747_3937129_850392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20
他说,每一个北漂都有一个在北京扎根的梦,华灯璀璨,流光溢彩。而他的梦从来不是在北京扎根,他是在乡土里长大的,他的根在那,梦也在那。2014年初,北漂半年的董海战毅然返乡,倔强地坚持而又期盼着,属于他的乡土梦。(新浪天津:高玮)
评论
3937129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095_47164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095_47164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095_471645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七弯八拐下,车开进了辛口镇毕家村。几间低矮的瓦房,被砖墙环围着,木板钉成的院门用红漆刷了刷。在这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小院里,董海战早已久候。这里就是他返乡后一直住的地方。
评论
3937095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096_49008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096_49008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096_490086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董海战来自山东,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,父母靠种地养大了他。2009年,复读两年的董海战终于考上大学,远赴内蒙古。“当时压力特别大,毕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,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”。
评论
3937096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097_716939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097_716939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097_716939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大学里的董海战拒绝再向家里要一分钱,他找兼职,摆摊,后来直接办了个校园旅行社...“一开始确实是基于压力,后来发现自己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”,他的“闲不住”让他解决了大学里的所有花费。之后,他认识了现在的对象欢子。同样出身农村的欢子对董表示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。
评论
3937097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098_73505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098_73505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098_73505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毕业那天,董跟欢子说他想去北京看看,欢子说好。于是两人跌跌撞撞地在北京漂了半年。“其实很多选择都是只有试过了才知对错”,董海战后来回忆说。
评论
3937098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099_27102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099_27102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099_271020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“我是个受不了朝九晚五打卡的人,憋屈,总感觉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别人身上。而欢子当初是跟着我才来北京的,租着七平米的隔间,两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,连翻个身都做不到...我一个大男人吃点苦无所谓,可实在看不下去她跟着我受苦”。
评论
3937099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0_1176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0_1176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0_117626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“欢子是支持我的,一如既往,还说愿意用她家种萝卜的地资助我创业,她对我总是这么有信心”,说到这,董的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。年初,承受着四周的异样眼光,被看做是失败者的董海战跟着欢子回到欢子的家乡毕家村,开始种植沙窝萝卜。
评论
393710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1_89058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1_89058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1_890585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,本就以产沙窝萝卜远近闻名。而辛口镇的毕家村拥有1000多口人、耕地面积600多亩,其中一百多亩种萝卜,亩产能达八千斤。
评论
3937101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2_32851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2_32851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2_32851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6
“起初真的什么也不会”。董海战大学修的是工程安全,同学都去了煤矿工作。而对毕家村来讲他是个外地人,做事总会遇到成倍的阻力。“所以当时心里就憋着一股劲,要学种萝卜,学做网站、做美工、做活动策划,总之一定要做出成绩来。”
评论
3937102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5_56368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5_56368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5_56368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董海战刚来时是去年12月,正赶上萝卜的收获季节。他先是搜集调研沙窝萝卜的历史、销售状况和种植方式,又根据其特性和市场情况总结出一套销售方案,“其实就是做品控,高定位,然后拿到网上卖,我也没想到成功的那么快。”他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卖出了3000箱萝卜,销售额达三十多万。
评论
3937105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3_87957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3_879575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3_879575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对此董海战也特别做了解释,“你别拿农民赚的钱跟城市里的月薪比,农民的收入是一年下来种地的钱,我这个月卖收成赚了八万,但前半年地里萝卜还没长成,那是一分收入也没有的。”不过他也承认,就收入来讲势必比当初北漂的月薪四千好很多。
评论
3937103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4_99736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4_99736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4_99736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之后董海战就带我往地里走,路边的大棚格外醒目。“沙窝萝卜的特色在于反季节种植,所以保温很重要,这些草席的作用就是调节大棚里的温度。所以早上要来棚里掀开草席,下午则要来合上,天天如此。”
评论
3937104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2/64747_3945420_95899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2/64747_3945420_95899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2/64747_3945420_958993.jpg
2014年12月23日 19:59
正值萝卜采摘的季节,董海战一天里根本闲不下来。“每天早上八点左右起床,得先开电脑看看淘宝店,没动静了再去洗漱吃饭。之后回来继续守,得一直守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去睡觉。”
评论
394542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9_1831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9_1831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9_183126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在他看来,村里都是种植规模较小的散户,缺乏销售渠道和技术指导,村民们基本是在靠收购商吃饭。于是,他在用互联网卖萝卜大获成功之后,着手创办了自己的合作社,如今已基本覆盖了毕家村一百多亩的萝卜地。
评论
3937109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6_88514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6_88514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6_885143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“小伙子很能干,人家萝卜卖不出去,他卖的特别好,别家一般从城里回来的都不下地,他却老往地里跑,和我们都一样干”,村民们这样说着。他们愿意相信他,把萝卜交给他去卖。
评论
3937106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07_563384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07_563384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07_563384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虽是午后,长日当空,毕家村里却是出奇的宁静。只是偶尔有忙农活的老农路过,却绝少有年轻人的身影。远处,一对老夫妇在大棚上盖上草席,宣告着一天农活的结束。
评论
3937107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3_89272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3_89272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3_892727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图为董海战的父亲,因为这段日子董海战这边人手紧张,他专门从山东老家赶来帮忙。这位50多岁的男人看到我来,笑得很和善。
评论
3937113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0_30476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0_30476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0_30476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当天正逢董海战要出货,整整一百箱的沙窝萝卜,是一位北京的大客户。整个下午,两家人都在忙着萝卜的包装。
评论
393711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1_28853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1_28853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1_288533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7
包装用的仓库,以前是农院里唯一的客厅,如今堆满了纸箱和袋子,几无落脚之处。
评论
3937111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4_4905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4_490526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4_490526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这辆面包车是欢子家与外互通的唯一交通工具。为了装货,车的后座已被卸下。
评论
3937114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5_192118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5_192118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5_192118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欢子爸和董海战驱车赶往几公里外的德邦物流站点。路上董海战抱怨说,物流一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痛点,承载大的物流站点太少。一般散货可以走其他快递,超过10箱的大客户就得用德邦物流,但整个镇就这一家,所有人都守着它往出运货呢,所以还要排队,会经常耽误客户的订单。
评论
3937115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7_71496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7_714963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7_714963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董海战几乎每天下午都会过来德邦送货,与这里的人已是捻熟,德邦的师傅二话不说过来帮忙卸货,熟练至极。
评论
3937117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8_131948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8_131948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8_131948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其间,董看到箱子上有灰土,赶忙用袖口来回擦拭,直到干净些了才罢休,“不是强迫症,只是这是寄给客户的货,总得用些心”。
评论
3937118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19_52904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19_52904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19_529047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看到家里满满一车的萝卜即将卖出,连一路上略显拘谨的欢子爸,也露出了敦厚的笑容。
评论
3937119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20_60871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20_60871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20_60871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8
“现在的农村,种的人不会卖,卖的人没有货,两边利润也无法协同,新媒体是个机会”,经历了这么多,董海战自己总结道,“利用互联网卖农产品,全国有很多,但大家也都停在探索阶段”。
评论
393712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270_43490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270_434901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270_434901.jpg
2014年12月19日 17:20
今年年底,董海战利用微博平台发起“沙窝萝卜网络文化节”话题,号召各地网友来津参加萝卜节活动,体验大棚采摘的乐趣。结果反响热烈,话题阅读量一举突破千万,讨论量也超过五千。
评论
3937270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22_22452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22_22452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22_224520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9
12月7日,董海战在家门口接待了来自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140多名网友,才艺表演,萝卜采摘,吃大锅饭,这是一场关于萝卜的盛宴。活动同样引起了新农人协会的注意,老师们对董海战的建议是,“做农业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,所以你首先要想清楚,还要坚持。”
评论
3937122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23_18252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23_182527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23_182527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9
而董海战觉得,他不怕坚持,也耐得住寂寞。离开城市回到农村,本身就要耐得住寂寞。他就是怕别人不了解农村,不了解沙窝萝卜,所以他希望城里人能多来农村转一转,他笑着告诉我,他有一个野心,“我想请全国人民吃沙窝萝卜”。
评论
3937123
《印象》第14期:返乡青年的守望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img/2014_51/64747_3937121_66794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160/2014_51/64747_3937121_667940.jpg
http://www.sinaimg.cn/dy/slidenews/48_t50/2014_51/64747_3937121_667940.jpg
2014年12月19日 16:19
“瞧着吧,新农人现在还只是个零散的圈子,但星星之火是会燎原的”,董的眼睛闪着光,“总有一天,甚至不会太久,城里人会回归农村,感受农村的,而我们这群人要做的,唯有守望而已”。
评论
3937121